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-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,提供便民发帖,本地生活服务等!

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

当前位置: 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> 浙江 > 杭州 > 【地评线】提高脱贫“抵抗力” 确保摘帽不“感冒”

【地评线】提高脱贫“抵抗力” 确保摘帽不“感冒”

原标题: 【地评线】提高脱贫“抵抗力” 确保摘帽不“感冒”

【地评线】提高脱贫“抵抗力” 确保摘帽不“感冒”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.2%降到2018年的1.7%,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。看到喜人成绩之余,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,在啃下精准扶贫这块“硬骨头”的同时不可忽略返贫等问题,要做到实实在在的脱贫,还不能急着“收网”。让脱贫的脚步“稳”一下,提高脱贫的“抵抗力”,防止返贫“病毒”的滋生繁衍,确保贫困地区“摘帽”之后不“感冒”。

  实现全面脱贫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,然而部分地区急于求成,过多注重脱贫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,导致困难群众脱贫之后又返贫,甚至有的地方存在“被脱贫”现象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“摘帽”并不意味扶贫工作结束,“摘帽”不是脱贫的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起点。要做好脱贫后的工作,就要更多地关注返贫问题,防止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的现象发生。

  把好精准脱贫“质量关”,确保脱贫成效无“水分”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贫困县全部摘帽,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。脱贫成效好不好,有没有“水分”,关键要看精准脱贫是否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。我们国家在精准脱贫方面有严格的退出标准和规范,更有完整的退出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,要确保“摘帽”之后不“感冒”,就要在脱贫“摘帽”时结合各地实际,通过入户及实地调查提供精准的数据,进行严格的审核判定,把好脱贫退出的工作程序规范,同时加强扶贫干部的作风建设,切忌出现“被脱贫”“数字脱贫”等现象,以高标准、高质量的行动确保“真脱贫”。

  做好“造血”脱贫“加减法”,引导群众克服“等靠要”。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”脱贫“摘帽”关键是要引导困难群众摒弃“等靠要”的思想,拔掉穷根、开掘富源。有些贫困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,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,扶一把就能上马,送一程就能远行,但还有些地区基础条件较差,需要我们善用“加减法”思维,改进之前“扶贫羊”“扶贫猪”等做法,加大对困难地区的“造血”投入,尤其是要加大送项目、送科技到农村。比如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培植出的谷子,以高产优质抗旱节水的优势让小谷粒变成农民脱贫致富的“金疙瘩”。在做好“加法”的同时,也要做好节省支出减负惠民的文章,加强新民风建设与宣传,倡导群众移除旧风俗,在脱贫“摘帽”中融入新风尚。

  担实教育扶贫“硬担子”,培养中国特色“新农民”。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是教育扶贫的新要求。“时代楷模”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,为云南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,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有担当有作为的人。农村贫困地区要想彻底拔除穷根,就要抓实教育扶贫,根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培养出怀揣乡村振兴中国梦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中国特色“新农民”,这既是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,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。针对当前农业院校的大学生,不妨从补助、关怀、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,鼓励其返回农村。基层党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好“领头雁”作用,调动广泛社会力量,引导优势企业与农村之间开展合作,帮助培养乡村技术人员和“新农民”,为脱贫致富开辟“源头活水”。

 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,但只要压实责任、精准施策,下足“绣花功”,以实际行动提高脱贫的“抵抗力”,定能解决脱贫攻坚这个世界性的难题,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

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
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。
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